Monday, December 28, 2009

Merry Christmas! Artmatch and friends!

放假不放假

21/12,還在忙工作的甚麼甚麼派對,接到一通香港電話,是北方工作中的朋友突然造訪香港,本以為可以在偷閑一起去喝杯咖啡的,卻為了那些沒有機會欣賞的音樂表演,本來15.45可以下班卻要待到16.30,只好打的去見見面,之後,傍晚大家匆忙得沒法子,緣慳一面。
翌日放假,要乘大清早08.50的航班,還得要準備手信給朋友,結果要在24小時營業的超市血拼到午夜,再坐公車回家,天昏地陰地把東西塞進箱子,閉上眼時已是清晨3時。
22/12早上,出奇地還可以戴上隱形眼鏡才出門,卻在匆忙中把萬用刀放進沒有寄艙的行李中,結果在安檢中要「壯烈犧牲」那柄Victorinox,唉~還得受到安檢要求脫鞋的款待,天呀~
深航的確一如所料,再一次誤點半小時有多,從登上停機坪的巴士到在機艙中,我都不客氣的睡得像條豬,因此著陸之後才可以精神奕奕的到處遊玩~
22/12下午-23/12,在大城市觀光,走了好多路,吃了很多小吃,最後差點要吃下一個貌似「血池地獄」的火窩!天!我可不是在四川!立刻要服務員換了個清湯底的火窩,不然,恐怕會失聲回港了!
24-25/12,普天同慶的日子,我從城市轉移到連3G網絡也沒有的地方,結論:悶得發慌!只有莫名其妙的電視機在發聲,與及用來取暖的室內炭爐不斷將所有東西都薰成灰黑(這趟已經學乖了,長期戴著cap,不放hair wax,也不許任何人看到那個一點也沒美感的髮型)!
26/12,從沒有如此熱切渴望回老家,晚上香港畫友大聚會,本以為可以拉著行李箱子出席,但形勢是絕對必需回家好好的來個熱水浴,找回自信才可見朋友!
假期就這樣過了,要是你問我:過得開心嗎?我會想想今趟在旅程中收到朋友親手做的圍巾、十字绣的靠墊套、在山野裡收集到芳香不已的野菜,與及回想一下理清了的問題,然後誠實作答:50-50。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My 1st Solo Exhibition: "那些日子"作品展 Day 3




展覽告一段落,多謝許多支持這個展覽的朋友,不論你出席了與否,你的關心我收到!
今天最高興的當然是兩位老友,Emil和Roxanne先後來到,還有八件窩心的林明頓,感激!
【那些日子】作品集仍在發售。對,依然是沒有進入市面上的書店,因為沒有做發行。你要書的話,可以直接聯絡我,你如此支持,我一定直接送到你手上。
大家也可以在2010年1月16日、17日、23日、24日「伙炭Fotanian」,再次來到我們的工作室,看看我們一行四人各具風格的作品,屆時串遊廿多三十間開放的工作室,一定令你目不暇給!同時當然可以購買【那些日子】作品集!
不妨透露多一點,在稍事休息後,我會開展新一個題材,大家可在「伙炭2010」先睹為快!同時,我們工作室的拍檔們會展出很多有份量作品,你可以有機會將作品帶回家,詳情密切留意我們在eBlogger及FaceBook的消息!
約定你,我會在23日及24日兩天恭候大家!記得帶個勁勁環保袋,穿上你最舒適的鞋,在伙炭2010中樂在其中,與藝術融匯一起!

Sunday, December 20, 2009

My 1st Solo Exhibition: "那些日子"作品展 Day 2




第二天的展覽,都是好有心的朋友,一來就是聊上個多小時。
感謝Feini, Mary, Windy, Richard, Alex, 還有經Aaron呼籲來的銘賢學長們!
雖然帶備尚未改完的作業、新出的漫畫及數本相當有趣的閑書作打發時間之用,其實根本沒有用武之地......我做了那杯自家Tall Latte恭候了很久才給我喝光~
星期日,又會是甚麼景象呢?

Saturday, December 19, 2009

My 1st Solo Exhibition: "那些日子"作品展 Day 1









今晚非常感謝Castaly老早在917坐陣,又有Winnie, Edna, Cherry, Jessica, Florence來鼎力支持!
要多謝那組O.L.E.!真的非常不客氣地吃光一桌小吃(卻連一本作品集也不買,真是的~)
更有那群很有心的粉絲,下課後趕過來,Anthony更加是兩上兩落,又協助大量攝影!
好啊~這晚是一個好開始,周末我來也!


Wednesday, December 02, 2009

《那些日子》作品集發佈會第一回......和下一步







12月1日能夠在朋友的Cafe中,見到許多老朋友出席自己的作品集發佈會,真的很感動!

謝謝當晚來到的朋友!Miranda, Samuel, Vita, 瑪莉, Mandy, Edith, Helena, Andy, Seto, Kenny, Florence, Emil, Castaly, 小南, Terence, Lydia, Shirley, Eric, Feini, Tony, Tweety, Chris, Daphne, Liz, Polly, 還有Daniel, Namco和東東。感謝你們的愛和支持!

我知道有許多朋友們事忙未能抽空出席,也有部份朋友因地點稍為「偏遠」而不能出席。我那班在北區的「粉絲」,有好吃的怎會不來呢?你們錯過了!

我已決定在12月中開放我和朋友的的工作室,舉行一 個《那些日子》作品展,屆時會看到這輯照片的「真身」,也會看到我的繪畫作品,當然可以同場購買《那些日子》作品集!而且更可以輕鬆的喝杯咖啡,一同分享創作心得!

勞煩你在行程日誌中記下以下日期了!

《那些日子》作品展
日期:12月18日-20日(星期五至日)
時間:12月18日晚上6-9時、 12月19日下午1時至9時、12月20日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地點:火炭黃竹洋街15-21號華聯工業大廈B座917室
查詢電話:(852)93247195

Monday, November 30, 2009

"那些日子"作品集發佈茶聚--海報篇


《那些日子》問與答

一.《那些日子》是怎樣開始?

20089月在藝緣畫會的「藝緣展2008」是個起點,當時做了一輯小的4R黑白照片,貼在一塊黑色的焗漆磁石板上展出。收到好些回應之後,開始萌生將這個主題發展得更大的念頭,畢竟父母題材本來就是永恆的,而且我對逝世數年的父母的確仍是相當思念。

正式嚴肅並且有系統地開始這個企劃應該是2009年「伙炭2009」,當時展出了三張接近4呎高的黑白打印作品,展出後畫會的好朋友悄悄告訴我,閱讀大幅的作品不及小幅的那麼親蜜,所以決心要做一本小小的作品集。

目前在《那些日子》看到的作品其實是在「藝緣展2009」展出的一套30張作品,加上整個創作概念中最早期而仍然最感動我自己的一張作品作為封面。本來我只打算將這些作品輯成一份隨展覽派發的單張,可是我又不想自己的作品複製品淪為棄置在展覽場外垃圾筒裡的東西,所以再三思量,加上又想為國內的中學生籌募學費,所以順水推舟成了現在這本作品集。


二.為甚麼全都是黑白照片?

黑白照片可以讓我專注在照片的構圖,而且照片的氣氛和感覺往往都比較強的,起碼,我的黑白照片風格是這樣,即使在大白天拍的照片,為了凝造一種寂靜的氣氛,我也會將照片拍得比較昏暗和低沉的。


三.是怎樣學習攝影的?

其實我並沒有正式學習過攝影,膠卷年代是用傻瓜機的,後來有一部膠卷的單反,也沒拍過甚麼很深刻的東西,直至轉入數碼單反的世代,實驗多了,要拍的機會也多了,對光影構圖就多了學習。倒是很懷念中學時候學校那間沖晒黑白照片的黑房,與沖晒劑、依爾福膠卷、相紙擠在一起工作的感覺是很有趣的。


四.為甚麼會邀陳餘生和王蒨頤寫序?

陳餘生是我的畫畫老師,自1996年開始隨他習畫至今,從他身上我學到的不單只是創作,也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他是著名的香港藝術家。在港鐵中環站至香港站之間的通道,有一幅20多呎高的金屬浮雕名為《快而安》Swift and Safe就是他作品。

至於王蒨頤,她是我一個肝膽相照的好朋友,多得她在我籌劃《那些日子》時給予許多許多的支持和鼓勵,才可以令我有這個膽量將想了許久的方案付諸實行。


五.想買《那些日子》支持這個慈善籌款,可以在哪裡找到?

由於發行花費不菲,為了可以省多點錢來成全這次慈善籌款,所以沒有作發行,沒有放在書店上架。要找,可以直接找我,也可以到「兩地一心」的辦公室(灣仔軒尼詩道222號嘉年華大廈22樓)購賣。


六.是怎樣選擇捐款的機構?

我在「兩地一心」機構當過兩年義工,在那兩年的暑假和一大群青少年到過貴州和廣西進行學生的交流,擴寬了青少年的眼光,也拓前了我我視野。因此,在決定要出版這本作品集的時候,很快就決定要透過「兩地一心」,將籌得的款項交給國內家境清貧的學生,要讓他們完成中學學業。


七.籌集善款的目標是多少?

目標是六萬,其中包括捐助國內中學生的學費,另一部份會支持「兩地一心」其中名為「天青社」的青少年組織,讓這個組織的成員可以在透過自發的企劃令夢想成真。


八.甚麼時候會將收集到的善款捐到「兩地一心」?

20101月底。


九.下一個創作企劃會是甚麼?

未有具體方案,倒是想寫寫近年在各地遊歷所見所感,與及結合拍下的照片做一些旅行筆記。而創作方面亦會繼續多元化:繪畫、攝影、混合媒界……繼續用心去感受人生,用作品去打動觀眾的心。

Wednesday, November 25, 2009

捐血有感

今天學校舉行捐血日,學生和同事都紛紛捐出他們滿有愛的熱血.另外一些同學,在眾說紛紜的傳聞中”屈服”(包括捐血後會頭暈,捐血後抵抗力會減弱,甚至”因為”是應屆會考班,所以得不到父母的批准.)沒辦法,唯有待18歲時由自己決定是否適合捐血吧.

不過,每年捐血日,我總是很想分享這個故事:

一個年青人由18歲開始每半年會一個人去捐血站捐血。過了一些年頭,甚至在紅十字會的周年聚會取得定期捐血者的嘉許,年青人都不以為然。直至有一次老父入醫院進行數小時的大手術,在深切治療部甦醒前,主診醫生說,輸了八包A型的血,年青人知道,之前自己捐血積下來的福,老父承受了,也因為如此,老人家很快就康復起來。

的確,施比受更有福。誰說不是?


上圖:捐血的同學特別俊朗可人!

Tuesday, November 24, 2009

關於我和我的創作

"那些日子"出版之後,有些朋友想知道我多一點,例如:我是一個怎樣背境的人?在甚麼驅使之下決定將第一個出版企劃如此定位?為了滿足這些朋友的求知慾,唯有再一次夫子自道。所以,如果你對我已有相當程度的認識,以下的文字對你來說,總有點似曾相識的了,只盼望不會將你悶倒。

我是出身非常草根的基層香港人,成長於公共屋邨,父親是一個視力不太好的首飾鑲嵌技工,母親是一個不良於行的家庭主婦,縱使如此,他們給予我的童年是非常溫暖的。

小時候,父親工餘常帶我去到處逛:在陳森記書店打書釘、在中環大會堂高低座看不同的藝術和科學展覽、夏天去摩士公園泳池游泳、或者在維多利亞公園及九龍公園的草地四處奔跑......記憶中,星期天的活動很豐富,黃昏時總有種點若有所失的感覺。

母親在我出世後就要依賴手杖步行,要按著我的膊胳慢慢的一步一步上市場買菜,在不同的小店中和叔叔姨姨串門子,而我總是在一旁聽著。在平淡而溫馨的日子裡,母親在有限的條件中,仍然會花心思配搭衣服,愛穿一種有小膠珠綴在鞋面的布鞋,還有一支已長伴她身邊的木手杖。

我的中學生涯過得非常愜意,母校銘賢書院是一所風氣自由而能夠培養高尚品格的學校,或多或少令我日後選擇了誤人子弟的行業。

大專的生涯,相對來說就只是為職業作準備。蒼海桑田,當年的葛亮洪教育學院,現在已是雅致的樓房,葛師教我懷念的是她古老的氣息和有竹林為伴的陶瓷工作室。乃至後來在理工大學兼讀生涯,記憶中只有偌大的包玉剛圖書館,和沒法親身體驗大學校園生活的遺憾。

開始工作之後,有幸在職場遇上一位很愛藝術的物理科老師,因而能夠認識陳餘生老師,並隨老師學習創作,正式打開了我在藝術創作的旅程。老師愛人家稱他雞粒(因為他洋名Gaylord),是一個嚴肅的老頑童,創作風格獨特,教學生的方法也非常獨特,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人風格。雞粒老師個人經歷非常多,讀佛經、博覽群書、對創作非常執著和認真,和老師把著紅酒咖啡,可以笑論人生,也可以狠狠的批評作品,無非是著緊我們這班對創作有信念的年青人。

我就是在這種氛圍之下一步步的開展自己的創作:初學繪畫時的塑膠彩,以花為喻;有一段時間,畫面全以色彩堆積,沒有固定的形象;再過一段時間,以拙稚的方式繪畫生活中真實的片段;現在,畫筆顏料之外,亦以攝影方式表達,多在黑白光影中游走。種種形式,無非想以影像說話,影象鉤起的感受,就是我想捕捉的那種感受,也是我要說的東西。

如果你想看我的作品,可參考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26900&id=778159185&l=b6f479dec8 

Art Exhibitions Participated

1998

“Wound”, painting, Finalist, Philippe Charriol Foundation Modern Art Competition

1999

Artmatch Exhibition 1999 at Hong Kong Visual Arts Centre

2000

Artmatch Astride Millenium Show at Museum of Site (MOST)

“Art-on-Wheels” by the Artmatch Group, and exhibit in: HKTA Tang Hin Memorial Secondary School, STFA Cheng Yu Tung Secondary School, Tsang Kwan O Government School

Madam Lau Kam Lung Secondary

2001

Artmatch Astride Century Show at Museum of Site (MOST)

“Art-on-Wheels” by the Artmatch Group, and exhibit in: Jockey Club Ti-I College, Youth S.P.O.T. Centre, The Hong Kong Federation of Youth Group, Tin Yuet Estate, Tin Shui Wai, N.T.

2002

Artmatch Exhibition 2002 at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rt-on-Wheels” by the Artmatch Group in: Castle Peak Hospital, Head offices of ELCHK Tin Shui Wai Children & Youth Integrated Team at Tiu Yiu Estate and Tin Chi Estate, CCC Yuen Long Church Youth Centre, Youth Outreach Hang Out

2003

Artmatch Exhibition 2003 at Univers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rt Sense Exhibition 2003 at Hong Kong Visual Arts Centre

“Artworks of Hong Kong Teachers 2003” Exhibition of Hong Kong Society of Education in Art at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2004

Exhibition of Docents of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2004 at 4/F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Artmatch Exhibition 2004 at Hong Kong Visual Arts Centre

“Breathing” Exhibition at Shanghai Artspace

“Art-on-Wheels” by Artmatch Group in Jockey Club Tseung Kwan O Youth S.P.O.T. Centre

2005

Artmatch Exhibition 2005 at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rt-on-Wheels” by Artmatch Group at Kowloon Tang King Po School

The Hong Kong Union of Visual Artists - Inaugural Exhibition at The University Museum and Art Galler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6

Exhibition of Docents of Hong Kong Museum of Art 2006 at 4/F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Hong Kong Cultural Centre

“Fotanian” 2006 at Fotan

Artmatch Exhibition 2006 at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2007

“Fotanian” 2007 at Fotan

“The Asian Spirit & Soul 2007” at Sungnam Art Centre , Korea

Artmatch Exhibiton 2007 at Hong Kong Visual Arts Centre

“Art-on-Wheels” by Artmatch Group at St. Catherine College

2008

"Fotanian" 2008 at Fotan

Artmatch Exhibition 2008 at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ation and Shanghai Street 404 Artspace

2009

"Fotanian" 2009 at Fotan

Artmatch Exhibition 2009 at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Tuesday, November 17, 2009

Sunday, November 01, 2009

Good time at Spencer's studio



那些日子...出版緣起


「那些日子」,本來是我近期的攝影作品主題。記錄了成長時期和父母到過、遊玩過的地方。舊地重遊,片段中,結合一些簡短的文字,試圖挽回美好的回憶。也成了我在《藝緣展2008》在上海街404藝術空間的作品。還記得在佈展前夕,悄悄地和同事分享第一輯的照片時,她們說:獨生孩子沒有了爸媽之後要振作啊。我的眼淚就失控的淌下來。

後來在2009年的《伙炭》展之中,以最低廉的成本做了一套三張五呎高的作品,黑白沉鬱的畫面,盼能勾起觀眾的一些感受。

過程中,不少好朋友建議了呈現作品的方式,也聽到許多很誠懇的評語。漸漸的出現要做一本作品集的念頭,對已逝世父母致敬,要將這份恩情感動看到這些作品的人。

今年初夏,一個要好的朋友聽到我這個模糊的構思後,被企劃的意念感動,大力鼓勵和支持。於是在九月《藝緣展2009》中,一口氣展出了三十張「那些日子」系列作品,並且決定將作品輯成這本「那些日子」作品集。

在《藝緣展2009》中,一位畫友在導賞時,是這樣介紹我的作品:「這套黑白照片刻意以較沉重的調子來呈現,而且在上面的文字,像是作者和父母不斷的對話,表達了對父母的思念。」真是一語道破。

「那些日子」系列不單是我對父母的心意,早在構思出版時,已經將義賣此書助學的念頭融合在內。因緣際遇,兩年前,朋友讓我認識了「兩地一心」機構,也參加了他們在貴州和廣西的助學交流活動,藉此我對中國國內的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更深切的理解和體驗。我認識的農村學生,認真學習,努力地要以知識改變命運,可是,有不少仍然因無法支付學費而要中途輟學。我盼以自己小小的力量,藉著「兩地一心」與中國國內學校的聯繫,將這本作品集銷售所募集的善款*交給有需要協助的學生,為這些中國學生做一點貢獻,也希望可以引起你的一些共鳴,甚至令你也開始為中國的未來做一點事。

《那些日子》只是一個起點,下一步又是甚麼?

2009年11月1日

*《那些日子》銷售所得扣除成本後將全數撥捐「兩地一心」作為中國助學及支持相關之青少年組織「天青社」之用。

Friday, October 30, 2009

2nd Prototype of my book!


Going to be printed! Very excited!

Monday, October 19, 2009

懷念夏爺


今日收到夏碧泉過身的訃聞,心裡百感交雜。


人稱「夏爺」的夏碧泉先生在香港藝壇數十年,主要以鑄紙版畫、雕塑及水墨形式創作,其中的鑄紙版畫在香港六、七十年代創出一番新氣象。在一些香港藝術史的文字中,常提及夏爺年少時在澳門是以織藤器為生,是以他整個創作生命中,他在「物料」的觸覺都是充滿感情和敏銳度的。


在閒常的日子,在各大展覽開幕禮中都有機會找到夏爺的影縱,他總掛著一部相機——由昔日的膠卷單反相機到近代的數碼單反,他會拍拍與會的各界朋友,也會拍拍展場內的作品,他說這是吸取養分的好機會。最近一次遇上夏爺,應該是剛過去2009年的中大藝術系展中,和夏爺乘中大校巴由新亞聊天到火車站,他還告訴我將會在2010年舉行他的90歲回顧展。我相信展覽一定會舉行,只是不會再見到夏爺的身影了。


還記得他在車上告訴我,創作要細心觀察、勤於練習、敢於嘗試、勇於創新。夏爺一生都是身體力行這個信念的人。往後走過土瓜灣夏爺故居附近時,不免又有一番唏噓。


2009年10月19日

Friday, October 09, 2009

謝謝你們!



过去总要离开无论多少感慨明天总会来
生命没有彩排我已不是小孩相信依赖
眼泪和心碎也不能让我的心里失去期待
才看到那未来

那些人潮人海如此迫不及待散去又回来
没有某个角落可以置身世外逃开现在
如果我放弃该怎样去面对那些真挚的爱
谁拥有那未来

爱我的人相信我
我一直在努力改变所有失败
为你们而存在
爱我的人感谢你你们的爱
就算人生不是精彩我也要勇敢的姿态

就像夜褃的光就像皮鞭的响指引著羔羊
伤口需要滚烫生命需要成长痛要品尝
命运去碰撞才会懂坚持是不是对的方向
错过的不要想

就像干花的香就像杯底的糖沉淀了思想
每个人不一样也许你的幸福地址不详
要明白被爱并不是一种奖赏而是种力量
要用它去发光

爱我的人相信我
我一直在努力改变所有失败
为你们而存在
爱我的人感谢你你们的爱
就算人生不是精彩我也要勇敢的姿态

多少次紧握著明天徘徊
让昨天无法释怀
就算我注定失败
还有你暖的胸怀

爱我的人相信我
我一直在努力改变所有失败
为你们而存在
爱我的人感谢你你们的爱
就象在寒冷的雪天等待著一朵花盛开

Saturday, September 26, 2009

Wednesday, September 16, 2009

Saturday, September 12, 2009

Tuesday, September 08, 2009